中暑是指在長時間高溫和熱輻射條件下,出現(xiàn)的機體體溫調節(jié)障礙,體內熱量過度積蓄,水、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(tǒng)功能損害癥狀的總稱。
夏天天氣潮濕悶熱,熱浪撲面而來。
最近幾天氣溫持續(xù)升高,人在高溫濕熱的環(huán)境中堪比“蒸桑拿”,如果防暑措施不到位,稍不留意就可能被中暑“盯上”,輕則惡心嘔吐,重則致命!
1.先兆中暑(難受)
口渴、多汗、頭痛、頭暈、眼花、無力、惡心、心慌、氣短、注意力渙散等癥狀。此時體溫一般不超過37.5℃。
2.輕度中暑(昏厥)
皮膚灼熱、面色潮紅或蒼白、皮膚濕冷、脈搏增快、血壓下降等表現(xiàn)。此時體溫一般升高至38℃以上。
3.重度中暑(要命)
皮膚干燥無汗(早期可以濕潤)、意識模糊、驚厥,甚至無反應、周圍循環(huán)衰竭或休克等癥狀,此時體溫可超過40°。
包括熱痙攣、熱衰竭和熱射病三種類型。
熱射病是中暑最嚴重的一種類型,又分為經典型和勞力型:
其中經典型常見于年老體弱或伴有基礎病的人群,他們往往怕冷,在家中緊閉門窗、穿著衣物較厚,身體散熱障礙,這種類型往往數(shù)天才發(fā)病,就像溫水煮青蛙,不易被察覺,更應該引起我們的警惕。
一般而言,抵抗力較弱的嬰幼兒、65歲以上的老年人、工作或運動強度過大者,以及本身患有疾病的人群,更容易受到高溫的影響而導致一系列不適,引發(fā)中暑。
1.戶外工作者
首先在高溫條件下,一定要有降溫措施,想方設法降低溫度。
在高溫下工作或運動,要切記不能過久,一般每天高溫下工作或運動盡量不超過8小時。
當有高溫紅色預警時,建議應停止戶外露天作業(yè)。
2.孩子
對于孩子、特別是那些沒有自主能力的嬰幼兒來說,家長在高溫天應注意給孩子穿著清涼、寬松的衣服。
孩子如果外出,一定要戴上遮陽帽或使用遮陽傘。同時注意,千萬不要將孩子單獨留在車里。
3.老人及體弱者
對于老人或本身有疾病的患者來說,在炎夏更要當心自身健康,飲食有度、注意休息。
家人也要多加留心,隨時查看他們是否有中暑或疾病加重的跡象,如果有問題要及早就醫(yī)。
脫離高溫環(huán)境,迅速將中暑者移至涼爽、通風的環(huán)境中,解開衣扣以利于呼吸和散熱。
及時撥打120。
物理降溫:
用濕涼的毛巾放在中暑者的頭部和軀干部用來降溫,或將冰袋用毛巾包裹置于其腋下、頸側和腹股溝、腘窩處等大動脈血管部位,幫助散熱。
如果中暑者出現(xiàn)肢體不自主抽搐,不要在其嘴內放任何東西,不要去刻意約束其抽動的肢體,可用軟物墊在其身下;
如果發(fā)生嘔吐,立即將中暑者的頭偏向一側以確保其呼吸道通暢,防止誤吸。補充水分,多喝溫開水、淡鹽水。
1.留意氣象臺發(fā)布的天氣預警。
2.非必要不外出,戶外工作避開中午太陽直曬的最熱時段。
3.出門在外戴太陽鏡、遮陽帽或遮陽傘,涂防曬霜。
4.改善居住環(huán)境溫度,對于老年人、有基礎疾病者、兒童以及孕產婦等人群,可使用空調、電扇等降低室內溫度,空調保持在合適的溫度,一般26℃,不要太低或太高。
5.盡量不穿深色衣服,穿吸汗、寬松、透氣的棉、麻等面料的淺色衣服。
6.多喝水,補充水分,夏天出汗多水分流失快。
7.勤洗澡,多用濕毛巾擦拭皮膚。
8.備好防暑物品,可隨身攜帶風油精、藿香正氣水等。
9.不應留在停泊的車內。
10.如有任何不適,請立即就醫(yī)。 |